毛主席在1935年10月时,写了一首七言律诗收在他的诗集中。那时候,他和大家好不容易翻过了岷山,心里有很多感慨,就写下了这首诗。
红军勇闯长征路,万水千山不当回事。连绵五岭像波纹,乌蒙大山如泥球。这几句话简简单单,就把红军不怕苦的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长征走了快两年时间,翻过了大雪覆盖的山岭,走过了茫茫的草地,还渡过了惊险的大渡桥,这一路上的艰难困苦,不用多说大家也都能明白。
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,有个人戴着脚镣走完了全程,不知情的人可能还会以为他犯了啥大错被这样惩罚。但说来也怪,就是这么一位戴着脚镣的同志,却和咱们的主席特别投缘。
他是谁呀,怎么会戴着脚镣去参加长征呢?
【年少生活】
1914年,朱光在山东的宋家村呱呱坠地。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穷苦人家,所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。
朱光的爹在镇上给有钱人家打工,他娘则留在家里种田。小时候的朱光就特别懂事聪明。等到他长大点儿,就开始帮家里一起干农活了。
在上学时,朱光因为成绩特别好,特别受老师器重。老师经常对朱光说:“朱光啊,你得加把劲儿学习,以后肯定能大有出息。”
朱光深知学习是翻身的关键,所以他特别努力。可惜没过多久,一天放学回家,他见妈妈一脸愁容,心里很是纳闷。
往常回家都是先问问他今天学得咋样,但今天他却跟往常不一样,反过来问妈妈是不是有啥事。妈妈一听这话,瞧着孩子,忍不住小声抽泣起来。
后来妈妈跟他说:“你爸爸被老板炒鱿鱼了,这意思是说,咱们家以后没了钱赚,没法再供你读书了。”
听到这话,朱光心里挺不是滋味,但他还是努力安慰母亲:“没法上学也没关系,不算啥大事。从今儿起,我就在家帮忙,出去打工挣钱。”
他对家里的情况心知肚明,全家都靠老爸一个人撑着。他虽然年纪还小,但心里清楚老爸有多不容易。
他走到学校,跟老师说:“老师,我以后可能不来学校了,真的很感谢您一直教我。您的教导,我都会记着的。”
老师满脸疑惑地问:“咋就想退学了呢?你成绩那么好,不上学真的太可惜了。而且,你不读书了,以后能干啥呀?”
朱光对他说:“我爸被老板炒鱿鱼了,家里头现在没钱供我读书了,况且还得过日子呢。您多保重吧。”说完,朱光就离开了学校。
听说朱光要走,老师心里挺不是滋味,更多的是惋惜。他不甘心这么个好学生就这么被耽误了。于是,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友王力,而且王力还是位语言专家。
王力在听完老师的来意,知道是想让朱光有学上,还能边上学边学习其他东西后,立马就点头同意了老师的请求。
【刻苦学习】
有了王力的鼎力相助,朱光成功迈进了高中的大门。他多次感慨:“若没有恩师和王力大哥的支持,我可能早就离开学校了。他们对我的恩情,我会铭记终生。”
朱光非常用功努力,这些都被校长朱锡昂看在眼里,他时不时地关注着朱光的表现。朱锡昂自己也是个革命者,以前还参与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呢。
他非常有学问,肚子里装满了知识,有了这样的老师教导,朱光的能力迅速增强。并且,由于深受这位老师的影响,他心里特别渴望通过革命来拯救中国。
朱光有个特别的本领,就是能一边用左手画方形,一边用右手画圆形,同时他还能用毛笔写字呢。这都是因为他特别有艺术细胞。
朱锡昂对他说:“你跟在我身边也有段时间了,能力和学习进步都挺大,跟以前不一样了。”朱光一听这话,连忙回应:“是啊,校长,真心感谢您的教导。”
朱光心里直犯嘀咕,校长咋会说这样的话呢,紧接着就听见:“看看现在的中国,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救得了,我有个想法,想让你当学生会主席,把革命的理念带给每一个学生。”
“校长,我以前没做过这个任务,怕搞砸了。”朱光想了想,开口道。“你只管尽全力去试试,我看好你,觉得你最合适了,别让我失望啊。”
后来,朱光在学生里开讲,召集大家开会,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马克思主义,动员同学们拥抱这股革命的新潮流,一起来挽救咱们的中国。
之后,朱光的工作越发出色,他的名字也渐渐传开了。在当地的学校举办活动时,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,设计了一个象征身份的标志。
朱锡昂望着朱光,心里特别高兴,他对朱光说:“你做得真好,没让我失望。这事儿虽小,但意义重大,这些学生别看年纪轻,他们能通过你,把革命的火种撒到千千万万个学生心里去。”
1930年那会儿,朱光已经完成了学业。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路。到了上海,为了方便开展工作,他办起了一个艺术画社。
因为他是个学生,而且能力素质都很出色,所以这一年我们党接受了他成为党员的申请,让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。
【遭受陷害】
1934年,咱们红军前四次巧妙躲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,看到这情况,国民党就增派了大批士兵,开始对我军进行全面包围。
以前,国际共产主义那边派来了博古和李德帮忙,可他们没好好琢磨咱们国家的实际情况,就一股脑儿地按照苏联的老办法发号施令。
毛主席瞅见那命令,心里明白准得砸锅,就在会上开了腔:“咱们中国的情况跟国际上大不同,你们得好好琢磨琢磨国内的实际。这命令,不对头啊。”
博古他们不以为意,回应说:“我们是从国际上来的,希望你能听从我们的指示,毛泽东同志,毕竟共产主义的理念是相通的嘛。”
毛主席有不同的看法:“你们下的这个命令问题很明显,这样做肯定会让我们吃大亏,要知道,我们的组织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很不容易。”
虽然这样,博古他们还是获得了张国焘等人的大力支持,最后大多数人举手赞成,于是命令就实施了。
结果证明,毛主席的想法没错。到了10月,我们红军在第五次对抗国民党的围剿中打了败仗,伤亡非常大,只好开始万里长征。
就在那会儿,张国焘走偏了路子,朱光瞧出了他的不良企图,赶紧向上头揭发了。就因为这事儿,张国焘对朱光怀恨在心。
后来,在长征途中,张国焘暗中给朱光设了个圈套。他在会议上喧宾夺主,夸大其词地指责朱光,把事情说得非常严重,最后还提出要狠狠惩罚朱光。
在那个时候,毛主席和朱老总他们强烈不同意那个决定,大家争论得很激烈,最后决定还是戴着脚镣一起走上长征路。张国焘看到这种情形,也没再多说什么。
在背后,张国焘偷偷逼着朱光认错,但朱光坚决不肯低头,最后多亏了主席出手,把朱光从张国焘那儿带了出来,留在身边好照应他。
除了脚上戴着链子,其他方面倒还挺自由的,我们依然能和大家一起工作,翻越雪山,穿越草地,互相帮助支持。
朱光啥也没说,只是暗暗使劲,大家你鼓励我,我鼓励你,一天天地就这么熬着,翻山越岭,最终一起走过了长征那段艰难的日子。
后来,张国焘想分裂队伍的打算被咱们党给及时看穿了,并且阻止了他的鬼点子。经过一番仔细查证,发现不少同志都是被他冤枉的。
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努力下,那些被冤枉的人都得到了释放,朱光也是其中之一,事情至此真相大白。
【前去辞行】
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,毛主席假装生气地说:“朱光啊朱光,看望了朱老总就不记得我了?就不怕我在脑子里把你给抹去了?”
听到这话,朱光摸了摸脑袋,笑着回应:“主席,您这么说可真是让我有点不好意思。我怎么可能不来看您呢?我这不是得先按照规矩,跟上级汇报完工作嘛。等这些都处理好了,我立马就去探望您。”
听完这话,主席脸上露出了笑容,高兴地说:“你得好好努力,别让大家失望,到了新地方好好干。还有,朱老总那边你都打过招呼了吧。”
朱光是因为叶帅的推荐,得到了朱老总的青睐,从而当上了秘书。朱老总对朱光的能力大为称赞,说他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,让工作效率大大提升。
那时候,广州市长的位置空了出来,组织里商量了一番,最后决定让朱光去当市长。我这次来中南海,就是特地跟朱老总报告这个事情的。
朱老总对朱光说:“组织把这事儿交给你,就是看你行,想让你练练手,你可得好好干,别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。”
“我一定完成任务,时刻牢记党的指示,为大家服务。”朱光认真地表示。刚出门,朱光就碰上了毛主席,于是被叫到办公室聊了起来。
毛主席特别爱读书,尤其是历史类的书。他的卧室和办公室都摆满了书。朱光和毛主席聊天时,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书架上瞟。
毛主席了解朱光是个书迷,这也是他俩私下关系那么铁的原因之一。瞧见朱光偷瞄的眼神,他便笑着打趣道:“要看书就大大方方去看嘛,何必躲躲闪闪的呢。”
朱光乐呵呵地说:“还是主席最懂我。您真是我的知音啊,我就不客气啦。”说完,他直接走到书架那边去了。
望着眼前堆得满满当当的书,朱光眼睛一亮,像是找到了宝藏,不过还是挑了几本出来说:“主席,这些我还没翻过呢。”
毛主席刚想开口,但转念一想,朱光这次是来告别的,去了广州后,再见不知何时:“你就要去广州工作了,这几本书你拿上,到了那边有空看看。”
想到要和主席分别,朱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,于是带着万般不舍和主席、朱老总说了再见,随后便离开了中南海前往广州。
朱光没让毛主席失望,他在广州细心调研,常到老百姓中去了解情况。经过他的努力,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和提高。
在广州工作期间,他始终记得跟主席更新工作和进度的情况,遇到不确定的事儿,就会找毛主席他们商量商量。
【结语】
朱光一辈子虽然没创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,但他踏踏实实把手头的工作干好,也算是为社会出了份力。作为共产党员,朱光不管干啥都是尽心尽力,毫不马虎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顶益所配资-配资官网开户-配资炒股官网官网-加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