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0多年前的8月,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逝世。再过不久,就是网友们纪念他和“大冤种”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的日子。
每当提起这位魅力无穷的“北宋顶流”,我们总仿佛把他看作一位熟悉的老朋友,虽然从未谋面,但早已神交已久。
各地竞相喊话请苏东坡当文旅代言人
熬最深的夜,爬最高的山,吟咏最豁达豪迈的rap诗词,动不动就发明个美食,去远方徒步泛舟看世界……从古至今,苏东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名人的“天花板”。
2000年,法国《世界报》组织评选过去1000年最有影响力的12位“世界英雄”,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。
今天的我们为什么那么爱东坡?从政40多年,苏东坡有着怎样的为官之道?苏东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展开剩余89%同样在体制内工作过40多年的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汪维宏,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,耗时4年创作《千载浩然苏东坡》,透过文学光环,在史料的经纬中勾勒出一个“良吏、能吏、廉吏”三位一体的好官苏东坡。
最近,这本书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《读书》节目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乐龄读书会》节目、《中华英才》杂志多家媒体推荐报道,并由《解放日报》全文连载。
✦
左右更多
✦
今天我们就从《千载浩然苏东坡》出发,结合这些深度报道的解读,一起走近这位“北宋顶流”“网红”文人。
今天我们为什么那么爱东坡?
我们都知道作为大文豪、美食家的苏东坡,但是作为政治家的苏东坡,您了解多少呢?
在《央视读书精选》暑期书单节目中,主持人李潘这样解读道:
《千载浩然苏东坡》的作者汪维宏,就以大量详实的史料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做官四十年,一生清廉政绩卓然的苏东坡。比如说,他被贬到了黄州,穷到梁上挂钱,精打细算,也坚持不是自己的东西,一丝一毫都不拿。
他更是以百姓为天下根本,做了很多的实事。比如说,像减免税赋,疏通西湖,建立公立医院,智斗悍匪,抗洪护城。这样的细节和故事比比皆是。
读了这本书,您更能够理解,今天的我们为什么那么爱东坡。因为在他的身上,有太多我们今天缺失的那些宝贵的品质,那种直言进谏,为民请命的勇气,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,心底无私的清正廉洁。
这样的东坡,怎能不让我们爱戴和敬仰?
问汝平生功业:
为民请命的好官苏东坡
俗话说,“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”,但苏东坡在穷得只能啃红薯时也没有放下兼济天下的情怀,尽心尽力地造福一地,乃至一人。
《千载浩然苏东坡》以清晰的逻辑,翔实的史料,自然而严谨的文字,对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仕宦生涯,做了生动、传神的刻画,再现了苏东坡致君尧舜上、再使风俗淳的抱负。
作为官员,他究竟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实事儿呢?作者汪维宏与主持人贺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乐龄读书会》栏目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。
对谈
汪维宏(左),贺超(右)
《千载浩然苏东坡》中说,苏东坡为官的核心是“以民为本,民贵君轻”。在作者看来,终其一生,苏东坡都是个好官,一个优秀的士大夫。
在密州任职期间,当地遭遇严重灾荒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,饿殍遍野。苏东坡心急如焚,亲自深入民间,了解灾情,开仓放粮,赈济灾民;他还积极组织百姓生产自救,减免赋税,鼓励开垦荒地,努力恢复当地的经济。
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能够生存下来,他甚至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,用于救助贫困家庭。在他的努力下,密州的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,百姓们逐渐度过了难关,他也因此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和拥护。
在杭州,他对西湖的治理更是成为千古佳话。当时的西湖由于长期缺乏治理,湖面逐渐萎缩,湖水浑浊不堪,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,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。苏东坡深知西湖对于杭州的重要性,他决心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的整治。他带领百姓和官兵疏浚,清理湖底的淤泥,变废为宝,将挖出的淤泥堆积成堤,这便是著名的“苏堤”。
“乌台诗案”是苏东坡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,他因言获罪,被投入监狱,受尽折磨。出狱后,他被贬黄州,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,而是以一种超乎常人的乐观和豁达,坦然面对这一切。他在黄州东坡上开荒种地,自号“东坡居士”,过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。
在这片土地上,他与百姓们朝夕相处,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,也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力量。他在劳作之余,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,如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《赤壁赋》等,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,更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被贬惠州时,他又遭遇了生活的重重困难,但他依然能够苦中作乐,享受生活的美好。他在诗中写道: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从这句诗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苦难的淡然。在惠州,他积极参与当地的建设,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。他关心百姓的疾苦,致力于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,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,深受百姓的敬重和爱戴。
即使被贬到当时最为蛮荒的儋州,苏东坡也没有丝毫抱怨和消沉。他以乐观的心态适应着当地的生活,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。他看到当地文化教育落后,便决心在此兴办学堂,传授诗书礼义,培养人才。他的努力使得儋州的文化氛围逐渐浓厚起来,许多学子在他的教导下学有所成,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苏东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那么,苏东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为什么说,任何一个时代苏东坡都不会过时,一个时代的人会写一个时代需要的苏东坡?
扫码即可收听
汪维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乐龄读书会》栏目中这样分析:
根本原因在于他已成为内涵丰富、层次多元、精神自由、人格独立的精神元素和文化符号。苏东坡的人生轨迹、思想境界、仕宦生涯、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,如同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,能够回应不同时代、不同人群的核心关切和精神需求。
如他达观豪放,越挫越勇,对苦难生活的超越和精神境界的升华,给任何时代处于低潮、迷茫或挫折中的人们以启迪和力量。
又如他既能写出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的豪迈,也能深情吟咏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的无尽思念;既能写出“卖牛纳税拆屋炊,虑浅不及明年饥”关注民生疾苦的诗句,也能陶醉于美食、酿酒日常生活的点滴。
这种对“大我”与“小我”、“形而上”与“形而下”的兼收并蓄,使他既能满足人们对精神高度的追求,也能抚慰人们对世俗生活的热爱。
苏东坡早已超越历史人物的范畴,是一个具有强大衍生能力的文化IP。他是一座精神的富矿,而每一个时代,都如同一个采矿者,根据时代的需求,深入这座富矿,可以开采出最能解决时代问题、慰藉当下心灵、照亮脚下道路的“矿石”,这也就是那个时代最需要、最认同的苏东坡。
“致君尧舜的忠君,济世安民的能吏,为民务实的好官,清正廉洁的楷模”,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我心中的苏东坡。
【相关图书】
《千载浩然苏东坡》
作者:汪维宏
定价:89.00元
出版年月:2024年6月
ISBN: 9787517413387
再现身为官员的苏轼为庙堂忧的浮沉人生
品读传承千年的东坡旷达浩然的理想人格
一部细述苏轼从政历程
彰显士大夫精神的文化史传
发布于:江苏省顶益所配资-配资官网开户-配资炒股官网官网-加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