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人学始知道
不学非自然
图片
图片
诗词微塾
图片
绝句结句七法
绝句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,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著称。绝句的结尾技巧尤为关键,它不仅关系到整首诗的艺术效果,还直接影响到诗歌情感的传达与深化。根据相关资料,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绝句结尾的方式及其特点:
以景结情,浑含不尽
这种结尾方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,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、深远。例如,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七首之二中的“高高秋月照长城”,便是通过秋天的月亮和长城的景象,表达了边疆战士的思乡之情。
特点:情感未直接说出,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暗示,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。
案而不断,玩味无穷
在这种结尾中,诗人通过对某个场景或事件的描述,留下悬念,让读者自行想象和思考。如杜甫的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“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”这里的“又逢君”并没有明确说明后续发生了什么,而是留给读者去揣测。
特点:通过设置悬念,激发读者的兴趣,使诗歌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
据实构虚,营造诗境
此类结尾基于现实中的情景进行虚构,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。韦应物的《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:“山空松子落,幽人应未眠。”这里既有真实的自然景象,也有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。
特点:结合现实与想象,创造出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画面。
卒章显志,点明主题
这种结尾方式直接点明诗歌的主题或作者的意图,如白居易的《问刘十九》: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这句诗直接表达了邀请朋友共饮的愿望,简洁明了。
特点:直截了当,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,使诗歌的主题清晰明了。
直落急收,藏锋留味
这种结尾方式通常出现在五言绝句中,因其结构紧凑,往往能在最后一句突然收束,留下深刻印象。如李白的《早发白帝城》: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这里的结尾不仅迅速收束了全诗,还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。
特点:干净利索,能够在短时间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平淡收结,内含深情
这种结尾方式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淡淡,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情感。例如,贾岛的《寻隐者不遇》: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”虽然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个寻找隐士未果的情景,但其中却包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。
特点:表面平淡,实则情感丰富,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。
盘马弯弓,摇曵生情
这种结尾方式通过蓄势待发的手法,使诗歌的情感在最后达到高潮。如白居易的《曲江忆元九》:“何况今朝杏园里,闲人逢尽不逢君。”这里的结尾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,还通过“闲人逢尽不逢君”的对比,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。
特点:通过蓄势和对比,使诗歌的情感更加饱满和强烈。
绝句的结尾技巧多种多样,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适用场合。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诗歌内容选择合适的结尾方式,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。这些技巧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,也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
图片
本文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顶益所配资-配资官网开户-配资炒股官网官网-加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